您当前所在位置: 必威 > 专题建设 > 师德大讨论 > 正文

【师德大讨论】鲸落海底,哺暗界众生

日期:2020-12-04       作者:汪继蓉       来源:研究生科研管理科       编辑:姜文文

今日随《贵州医科大学口腔医(学)院深入学习宣传杨明同志先进事迹活动方案》中,得知人民日报第7版刊登《为了这群山里娃----记贵州省黔西县山区支教同志杨明》,特有幸得读此文章,读罢,终于知晓为何那炊烟一缕,陋室一间之处,桃李万千的原由。知道了我国教育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的根本原因。因为我国有杨明同志这样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扎根基层教书育人,无私无我,一心为山里娃的优秀教师。

教师这个职业,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受人尊敬和被赋予许多溢美之词的职业。“春蝉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、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、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”、“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”等等一系列的评价。教师之所以能够得到人们如此高的评价,少不了一个“德”字,在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“德”字的:德、“道德、品行;心意、志向;恩惠、好处”。习近平主席也说:“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知识、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”。可知教师的高尚,离不开“师德”二字。杨明同志用他的实际行动,全方面的诠释了什么是师德。

道德品行上,杨明同志热衷于党的教育事业,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和脱贫攻坚这两大难点工作,吃苦耐劳的精神令人心生敬畏,不仅成为自己学生的榜样,更是中国千千万万党员同志、教师同行的榜样。

心意志向上,杨明同志可以说是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,当有机会选择到一所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学任教时,杨明同志却毅然选择了更为偏僻的农村教学点。多次申请去困难、偏僻,艰苦的学校支教,不怕苦,不怕累,主动请缨,去到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。在学生基础差,师资力量薄弱,教学任务繁重,工作、生活环境艰苦的情况下。都没有让他退缩,反而激发了他投身到农村教育事业的更大热情。

恩惠好处上,他不计较个人得失,将自己微薄的工资给予贫困家庭的孩子,帮助贫困学生100多人次,牵线结队帮扶贫困户20余户,联系公益组织、企业提供帮扶物资累计100多万元。给予的帮助不仅仅是经济上的,还有精神上的。不顾山高路远,一家一家走访,为了不让孩子放弃学业外出打工,他一遍遍不厌其烦的做学生和家长的工作。

杨明同志用自己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影响着大山里的孩子们,他说:“在孩子们小时候种下一颗种子,去滋养它,时间久一点,它就能发芽开花。”让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。最终自己也成为了榜样,有更多参加特岗教师考试,回到山村教育的学生,让教师有了继承人,更让“师德”有了传承者。

人生是美好而又短暂的,有的寂寞,有的精彩,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,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,杨明也用他自己的方式、自己的时光前行,且温暖、感动、帮助着他人。

教师,是掉落海底的鲸,哺育暗界众生。